水是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与一个城市的命运紧密相连。市委五届九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对落实自治区部署“六个行动”中的节水行动提出明确要求,全市上下要牢固树立节水意识,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型向节约集约型转变。
城镇节水关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及生态环境的平衡。2024年我市结合城市更新行动、老旧小区改造等,积极推进城镇居民“一户一表”改造,加大城镇供水管网改造力度,对漏损严重、超期服役、存在安全隐患的供水管道加快更新改造,全面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
“为提升节水意识,我们完善了城镇居民‘阶梯水价’制度,加强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关停自来水覆盖区自备井。同时,开展农村生活节水行动,补齐农村集中供水和节水配套设施短板,全面实行计量收费。”丰镇市水利局副局长南宝红表示,今后,将继续深化城镇供水管网改造,推进城镇居民用水“阶梯水价”制度落地见效,增加节水宣传力度,结合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开展影响范围广、具有教育意义的宣传活动
金年会诚信至上。
开展工业节水减排,是保护水资源和水环境、实现工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市以水资源管控指标为刚性约束,合理规划布局工业企业,促进当地产业规模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在工业节水方面取得良好成效。
“2024年以来我市共成功创建19家市级节水型企业,其中6家成功创建为自治区级节水型企业。目前我市共有1家自治区节水标杆企业、9家自治区级节水型企业和16家市级节水型企业。”市水资源保护中心(岱海生态保护中心)节约用水科工作人员张进表示,下一步,将严格控制工业取用地下水,强化工业企业准入机制,积极鼓励企业推广国家和自治区发布的节水技术、装备和产品,引导企业开展节水技术改造。同时,严格按照《内蒙古自治区节约用水条例》下达计划用水,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工作。
在生态节水工作中,城镇绿化领域的“以水定绿”原则成为了指导行动的核心。
“市水利局严格根据水资源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绿化的规模、布局和植物种类,与市园林服务中心联合开展了全市范围内的公园及绿地用水情况自查排查整治行动,成功整改城镇绿化用水井,封停15眼机电井。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行节水浇灌技术,在园林绿地中建设节水浇灌设施,精确控制用水量,减少水分蒸发和浪费。积极优选耐寒耐旱的乡土树种进行种植,降低绿化养护用水量。将防空洞滞留水、矿山疏干水等非常规水源纳入生态用水水源,以拓宽水资源利用渠道,逐年降低生态用水对地下水的依赖。”市水利局水资源管理科工作人员闫瑞玲表示,2025年,将继续全面坚守“以水定绿”原则,在城镇园林养护中大力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浇灌技术。加强雨水收集补充绿化用水,因地制宜合理推广配套雨水集蓄利用设施,减少雨水地表径流外排,就地消纳、就地利用,增加绿化用水的水源,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2024年,我市以建立健全农业节水机制为抓手,通过农业用水管控和精准计量取水的方式,严格控制农业用水总量,严格落实用水定额管理,坚持完善供水计量设施,深化以电折水应用。

“我市利用农业用水价格杠杆原理,促进用水户自主节水,并通过节水工程,加强工程管护以保障其良性运行。同时,优化种植结构,积极推广农艺节水技术,准确测算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和主要作物需水量,全面推进农业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2024年全市农业节水初见成效。”市水利局农村牧区水利水保建设科工作人员贾雯表示,今后,将持续加大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力度,加强农业节水设施建设和管护,提高农业节水设施的保障能力。同时,继续深入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降低我市农业用水总量,强化农业用水管理,建立健全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实现农业用水的精准计量和收费,加强对违规用水行为的监管和处罚,维护正常的用水秩序。
水兴百业旺。水利工作既事关经济增速,又涉及民生福祉。全市水利系统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五届九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强化监管,努力构建现代化水利体系,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记者 郝帅鹏)
原标题:《深化节水行动 共筑绿色未来——全市水利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五届九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阅读原文